top of page
搜尋

卷二&卷四-非凡人物:張秀雄

講起熱心公益既例子,大家可能對深水埗明哥都念念不忘,考評局仲曾經點名呢個例子被多位考生濫用,以致內容千篇一律。今日就同大家介紹一位人兄,更新下大家既例子庫。


✨擦亮台北✨ - 張秀雄


張秀雄現年78歲,過往八年年復年,日復日自發到路邊擦拭當地的反光鏡,總計高達15萬面,更被台灣交通部頒發「金路獎」來表揚他對社會的貢獻。面對眾人的敬意,張秀雄只是謙虛地表示:「對的事就去做,會一直做到不能做為止。」


是什麼事情讓張秀雄萌生「擦亮台北」的想法?原來在他68歲那年,與家人出遊途中目睹了一宗交通意外,發現事故現場旁的反光鏡結滿蜘蛛網,相信是肇禍原因之一。自那天起,張秀雄便立下決心要擦遍每個反光鏡,讓這類悲劇不再發生。


就是這樣,張秀雄開始每天一早三、四點起床,帶著20多條抹布和鋁梯到處擦拭路虛的反光鏡,有時更會騎上100公里,到偏遠山區工作。除非遇上惡劣天氣,否則他天天也會出門服務人群,近乎全年無休。


希望大家作文同說話可以用得著💪🏻 


#後天下之樂而樂#想想別人#dse中文#作文例子#說話例子#20dse#21dse#22dse



28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三式判斷係中文科閱讀卷經常都會見到嘅題型,但向我接觸過嘅學生之中,唔少同學都表示唔識區分選項之間嘅差異,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三式判斷你必須要知嘅原則。 1)錯誤 無從判斷 通常答案係正確嘅題目同學都會好有信心,但一面對錯誤同無從判斷就好易陷入掙扎,要識得分佢地其實唔難,只要謹記一個詞—「衝突」 揀得錯誤,即係代表題目嘅陳述同本文內容有矛盾/衝突; 相反如果題目嘅陳述雖然未有提及,但只要邏輯上並

bottom of page